站内搜索
关键词
范围
讲 话
作者:■2019级民间文学专业研究生 严曼华
查看:79   

曾经听过一则笑话:主人宴请宾客,时间已过而大半宾客未到,主人心中焦急,便出言,“该来的怎么还不来?”客人一听,走掉大半。主人见此情景,又出言, “不该走的怎么都走了?”余下客人听了,悉数走掉,最终一场宴席不欢而散。这就是不会讲话的后果。

讲话是一门学问。讲得好,则于各色人群中穿梭往来游刃有余,往后或可平步青云加官进爵;讲得不好,轻则如故事中的主人,遭众人嫌怨,沦为笑柄,重则任人排挤,牢狱之灾或不可免。所以说:当讲则讲,不当讲则不讲,讲之必思虑再三。

我不大讲话。一则不会讲。凡在人前准备长篇大论,必要准备底稿,及上台,见底下人头,言未出而两股战战,身如堕坠冰窖,哆嗦不止。及至出声,埋头苦读,声如蚊蚋,听者无味而说者面露羞惭,不如及早下台。二则不爱讲。古语云: 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若是不懂讲话的技巧,则不如不讲。未经大脑审核而脱口就出,无心者听之,以为你直率坦然值得深交,有心者听之,暗中记下,过后寻短摘错,弄不好到头参你一本,不免戚戚。

世上不大讲话的人大抵有三种。一种是哑巴,这苦于客观因素,非他所愿,暂且不提。另一种是愚者,说不出什么,就只好做。这一类人大多是老实人,喜爱做多说少,以实际成果代为言语。 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,说出什么样的话就负什么样的责,老实人不说,人前则不必担重大责任,这也是老实人的一点狡猾之处。最后一种是大智者。道理既明,则无言胜有言。大多智者无言, 《五灯会元·七佛·释迦牟尼佛》中有过这样一段记载———“师尊在灵山会上,拈花示众,是时众皆默然,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。”一个微笑足以胜过千言万语,心领神会,则不必多说。

不讲有不讲的好处。讲话的学问太深,除要精通心理学、逻辑学、社会学等必要课程之外,对于专业领域,如数学、历史学、人文学中专业术语也得略通一二,非无有志者不得成其材。况且,讲话之时,礼节亦不可疏忽,握手、祝酒、举筷,一起一落无不要合乎规范。对于生性散漫不愿拘束的人来说,犹如凌迟。再者, “言多必失,直言贾祸”,话一出口,再难收回,与其每日搜肠刮肚整理措辞,不如三缄其口,保持沉默。

但人是群体动物,既在群体中,便有讲话的欲望。心中有所怨,有所愤,有所感,总要抒发排解,不然情绪日积月累,常常有如鲠在喉之感,严重者或许因此郁结于心一病不起,带着未尽的话凄然离世。所以,该讲的时候须得讲,或是与人秉烛而谈,或是以笔代口连字成书,一吐为快。心中的情绪纾解了,整个人顿时身轻神明,大有不药而愈之感。

我时常仰慕那些口吐珠玑而为天下人言的人。既是口吐珠玑,便可称其有通今博古之才;既是为天下人言,便有悲悯众生之德。有才有德,便可称圣人。有些人爱讲话,是因为心中郁结太多,不吐不快,有些人讲话,是为在人前显耀,以满足自身虚荣夸耀之心,有些人讲话,是为求得名利权势,往上攀爬,有些人讲话则是见当时形势于心不忍,不得不讲。这些人敢言,会言,且言之不为己,是激进的君子。《孟子》一书雄辩滔滔气势恢宏,他的讲话无懈可击,但归根结底,总有一个 “仁义”在其中,这一点多数人难为。世人讲话者多,而为他人讲话者少。

人要讲话,却不要只讲自己的话。表达欲过盛,众人反而嫌怨,以为你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,你纵有百般委屈也无处可诉,自己倒生出知音难求之感。自己凄凄切切倒不算差,扰得别人一同心神不宁便是你的过错。如此,还不如不讲。但凡要讲,便要心怀坦荡,不揭彼端,不扬己长,忘却自身荣辱悲辛,体恤他人。但这点,恐怕只有端坐在庙中沉默不语的菩萨才能做到。

湘潭大学 版权所有 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京ICP备12019430号-7
本期已有58390次访问,全刊已有12515944次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