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内搜索
关键词
范围
父 子 情 深
———毛泽东与毛岸英
作者:■ 毛泽东图像数据中心
查看:43   







  上1946年1月7日,毛岸英从苏联回国。毛泽东亲自到机场去迎接,这是他们父子二人自1927年毛泽东离家指挥秋收起义后的第一次相见。毛泽东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,当天他特意吩咐做了几样菜,庆贺父子俩久别之后的团聚。
  虽然毛泽东对毛岸英十分疼爱,但却时刻注重对他的教育。毛岸英在苏联期间,毛泽东就曾多次给毛岸英兄弟写信,叮嘱他们要“多向自然科学学习”。毛岸英回到延安后毛泽东对其要求更加严格。父子俩在一起只吃了两天饭,毛泽东便要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。不久后,毛泽东又询问了毛岸英在苏联的学习情况“你在苏联长大,对国内生活不熟悉,在苏联大学读书,住的是洋学堂,我们中国还有个学堂,这就是农业大学、劳动大学。”随后毛岸英被安排到了劳动模范吴满有家里学习种地。就这样,毛岸英脱掉了制服马靴,穿上了棉衣布鞋,干起了农活,做起了农民。毛岸英不但虚心向老乡们求教,还教农民和小孩子识字,深受乡亲们的好评。
  毛岸英对自己的父亲十分尊敬,但是也有不理解甚至争吵的时候。1948年9月,毛岸英和刘思齐正式订了婚。之后毛岸英很想和刘思齐早点结婚,但是毛泽东建议毛岸英他们推迟一些时候。因为当时华北解放区在男女结婚年龄方面有明文规定,男20周岁、女18周岁方可结婚,而刘思齐还差几个月才满18周岁。毛岸英坚持道:“我自己的事还是让我自己做主吧。”毛泽东正色道:“你找谁结婚由你做主,结婚年龄不到,你做得了主吗?那就要由制度和纪律做主。”“岁数不到就结婚的人多着呢!”毛岸英争辩。“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呢!我们的纪律你不遵守谁遵守?”毛泽东大为光火,“我再说一遍,思齐不满18岁就不许你们结婚!”就这样一直到1949年10月15日,毛泽东才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西房里为毛岸英和刘思齐举行婚礼。婚礼极其简朴,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,“孩子的婚事没有要我操心,也没买这买那”。婚礼结束后,毛泽东拿出一件他在重庆谈判时穿过的青色大衣,歉疚地对新人说:“我手长衣袖短,没有什么贵重礼品送你们,就这么一件大衣,白天岸英穿,晚上盖在被子上,你们俩都有份。”
  毛泽东用他那严格又不失慈祥的父爱,以身作则,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着毛岸英。毛岸英也在既是领袖又是父亲的毛泽东身上汲取着精神的养料,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。下1949年3月23日,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。但是毛主席并没有立即进城,而是住在北平(今北京)的香山双清别墅。左下图正是毛泽东与毛岸英在香山谈心时留下的珍贵影像。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二人心情十分舒畅,父子关系十分和谐。
  新中国成立后,毛岸英分配到北京机器总厂 (即北京第一机床厂的前身)工作,担任党总支副书记。他一直牢记和认真执行毛泽东的教诲,与广大工人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。还利用空闲时间教工人们俄语,并亲自采写编辑 《北京机器职工》,然后通过有关渠道分送到香港、澳门地区。这个小报办了30多期,在港澳地区和海外产生了广泛影响。
  1950年6月25日,朝鲜战争爆发,毛岸英主动请缨,要求去朝鲜前线。彭德怀在劝阻时,毛泽东回答:“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!他不去谁还去!”就这样毛岸英成了 “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”。1950年11月25日,毛岸英因美军飞机轰炸牺牲在朝鲜。因毛泽东正患重感冒加上忙于战争指挥,一直到1951年1月2日工作人员才向毛泽东报告了此事。他顶住巨大悲痛只唉了一声说:“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……”1951年2月21日彭德怀内疚地对他谈起没有照料好毛岸英时,他久久地沉默着,一支支抽着烟,抬头凝望窗外,轻轻地念叨着《枯树赋》:“昔年移柳,依依汉南,今看摇落,凄怆江潭。树犹如此,人何以堪!”1990年,中共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的遗物时,意外地发现了一批毛泽东精心保存的毛岸英遗物。
  无情未必真豪杰,怜子如何不丈夫!毛泽东也是一个普通人,他也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,但是他却没有把他们揽在怀里,而是让他们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锻炼。毛岸英是一代领袖的儿子,他深以毛泽东的儿子为荣,但他没有躺在特权的光环里,选择了为革命事业无悔奉献。只因为一句话,“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!”
湘潭大学 版权所有 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京ICP备12019430号-7
本期已有15771次访问,全刊已有12522026次访问